望安中厝這個地方原來的名稱是叫花宅
因社區中央有一突起的小丘
當地人稱為花心(位置就在曾家古厝的後方)
因此舊稱此聚落為花宅
民國35年以其位置在望安島中央
因此改名為中社村
然而步行在中社的聚落內
卻仍見不少屋宅門牌是花宅XX號~(第6張相片)
若來玩的遊客是有導遊或是地陪的
他一定會告訴你花宅改成中社是因為蔣經國改的<=烏鴨嘴花蕊蕊
還有他會告訴你陸小芬的電影桂花巷在中社拍的<=烏鴨嘴花蕊蕊~其實也是錯的
陸小芬的電影桂花巷是在澎湖本島的小門.菓葉及池西拍的而非他們所言的在望安拍攝的
但是他在介紹的時候不要給他凸糟
要不然接下來的行程可能會很慘~還好現在的遊客出門都有做功課
真正葉全真的電視劇:電視-桂花巷是在望安中社拍攝
以上資訊摘自沿著菊島行網站:(連結)
1.

到中社參觀古厝當然一定要來參觀這間古厝中的名星~曾家古厝
曾家古厝是中社聚落中保存最完整
規模跟裝飾最宏偉華麗的
也是名氣最響的一棟
曾家古厝約建於80年前
是當時曾家兄弟和中社船夫走船後有所積蓄所建
門樓兩邊的青瓷裝飾
在以前澎湖的民宅中只有家境不錯的人才會以此建材做為裝飾
2.

書卷窗~竹結狀書卷窗告訴我們此戶人家曾有才子出
3.

很有味道的門環
在中社古厝群中不只有八掛圖形的門環把手
還有獅子狀的門環把手
不知有沒有真正統計過在中社古厝群中
總共有多少不同樣式的門環圖樣~而且代表何種意義
4.

上方的綠色窗戶是~女兒窗
以前有錢人家的女兒是不能夠隨易出門見人的
所以~他們便會利用這女兒窗來看看究境是何家公子來訪
下方"曾"字的紅磚窗頗有向世人宣示此屋為曾家祖業的霸氣
這張圖片是采芬拍的
門上的題字很有味道
5.

貓洞~是望安古厝群中常見到的一個特殊建築特色
曾有此一説:日據時代因為望安人要躲避日本人的追殺而逃到山洞上去躲避
但隨行的家犬因為要外出找食物吃而被日本人給盯上
日本人就利用狗主人忠心的貫性~跟踨出來覓食的狗
日本人因而找到一群躲避日軍的望安人~並把他們都殺了
後來望安人就十分討厭養狗:
這一說不知道對不對~但來望安真的只有看到貓而沒有看到流浪狗
6.

斑駁的門牌上~還看的到花宅的烙印的痕跡
7.

古厝群中也不乏一些現代感的裝置藝術
要說凱凱是把妹達人~一點都不為過
8.

這鏗魚裝置的鐵雕也十分別出心裁
讓古厝注入一股現代感的生命力
9.

曾家古厝旁的仙人掌~據我們的專屬導遊告訴我們
這顆仙人掌是他所看過最大顆而且果實結的最豐盛的一棵
要不是因為他長的太高大了~要不然這些仙人掌的果實早就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了
10.

一些頹圮的古厝與整修過的古厝在社區中形成很大的反差
這些歷史所留下的痕跡~需不需要重新整修~學者各執一詞
但繁華遷徙寧靜進駐是現今社區中最佳的寫照
11.

舊名花宅的中社古厝群是澎湖現存最龐大、完整的閩南古厝群
300多年前清廷派水師至此駐守
逐漸發展成聚落
前後蓋了151棟閩南式建築
其中90多座還形式完整
更被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基金會列為"2004年世界100大瀕危險文化景觀"
12.

同行的女人們~拍一張合照吧
疑~怎會有山寨版的小女生
還會比ya
13.

珊瑚化身的咾咕石所砌成的石牆~在社區中四處可見
在老屋排列的巷弄中穿梭彷彿墜入時光隧道的感覺是許多人喜歡到老聚落的原因
這裡沒有發展觀光沒有商店
除了內政部的"城市新風貌"專案的施工外
沒有任何一戶人家為了觀光客刻意裝飾
這裡只有生活只屬於在地人的生活
14.

這間曾是一位將軍的住所~看來經過整修後還保持的十分完整
由於屋主未放給民眾參觀
只好在外面拍一拍以滿足我的照慾症
15.

看來po部落格也讓我學到了不少植物的名稱
記得上回在po七美遊記中有記述到~這叫"馬纓丹" (前文:菊島~七美遊記(2)七美人塚)
16.

這邊是電影桂花巷中的拍攝場景(不是摸乳巷~別誤會)

格友慢慢留言說沒看到貓
小貓來了啦
17.

社區內的私塾現在作為~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協會所在地
裏面還有電腦可供人使用
中社村的社區營造正要展開
受澎湖縣民政局委託執行基礎調查的工作小組
正在找活化社區與讓住民保有原有生活的平衡點
18.

這獅子狀的門環把手~是我從曾家古厝中跑了一段路才找到的
曾在別人的格子中看過~很有感覺
當時就告訴自已~下次有來中社一定要拍回去當記念
19.

原本屬於地方士紳陳茂發的住處兼私塾的"長發號"
在這個聚落中也極具代表性
不過近200年的古厝~在整修之後已完全變了樣
20.
告別了現今頹圮孤寂的中社古厝~憶起曾經風華一時的花宅盛況
然而我的來訪依就只是那樣的匆匆一瞥
但我選擇停下我的腳步~稍作駐留
然後用我最原始的心靈在我的blog中留下我曾經走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