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2011年6月15日
心情:開心
天氣:曬死人不償命的大太陽
地點:台東縣蘭嶼鄉東清村
canon 500D+ sigma 17-70mm F2.8-4 DC MACRO HSM
1.
很幸運的~在蘭嶼百年大船拜訪號(Si Mangavang)還沒下海之前就先到蘭嶼來朝聖
雖然我沒有能夠在它下水的慶典上到蘭嶼來朝聖~但能親眼目睹到它的風采就滿足了
2.
這艘巨物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的巨大
光由照片看來~其實還沒有辦法實際去體會它
它佇立在東清派出所前~感覺這個派出所前的廣場幾乎都被它給佔據
3.
關於拜訪號(Si Mangavang)的建造過程~其實與達悟族人的傳統有許多衝點
但是能夠突破禁忌與限制~我想是這次拜訪號最大的成功
從今年3月開始~召集造舟工團上山取木材
依循傳統工法打造難度極高、百年來最大的18人座併板舟
我想拜訪號(Si Mangavang)的『橫渡黑潮、拜訪台灣』之行
除了讓台灣的民眾更加的了解達悟族的文化之外
也讓大家見識到了達悟族人的造舟工藝與海洋智慧
我想文化的傳承不是只有封閉.鎖島~閉門造車的方式來進行
傳統的突破與禁忌的枷鎖~雖會隨著世代的交替及文明的進步而被塵封
或許藉由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更多的達悟族人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
進而也讓台灣民眾認識屬於台灣多元文化中重要的蘭嶼文化
這不是很好的雙贏活動活嗎?我想這無庸致疑的是一個很好的活動
台灣不需要漫罵~而是需要大家共同攜手合作的創造
4.
每次只要有小孩子和我一起出門~差不多到最後
小孩都會跑來和我玩~~Why
或許我身上有乳香味吧(在此鄭重說明~我沒有a)
5.
站在高2米82公分的拜訪號(Si Mangavang)前才覺得自己的渺小
6.
除了拜訪號(Si Mangavang)之外~還有許多志工們在幫忙製作慶典時遊街的花車
雖然這個花車的形式和雅美文化上有些跳tone
或許這也是海洋文化進化的其中之一吧
7.
其中來幫忙製作花車的不乏有外國朋友
所以這次拜訪號(Si Mangavang)『橫渡黑潮、拜訪台灣』之行
不僅是蘭嶼.台東.台灣的活動~我想這個活動全世界都在..看
8.
9.
這次拜訪號(Si Mangavang)的下水典禮
蘭嶼鄉公所還特地透過網路徵選50名外地18歲至55歲男性
與當地族人一起穿著丁字褲參與拋船儀式
而且拋船勇士須接受四小時文化培訓課程及學習大船下水時「蠻阿威」的肢體、聲音及表情
一邊敲打著鍵盤的我也一邊喚醒我心中沈浮以久的「蠻阿威」
10.
東清灣或許不是每個人在蘭嶼旅遊評鑑上的第一名
但是它在我心中~永遠是
因為這裏每天有著台灣的第一道曙光~亮麗的拼板舟..............(族繁不及備載)
重點是~還有全蘭嶼最雄壯的一枝公共藝術創作
11.
12.
有關於東清部落「灘頭(vanowa)」的這一根巨物的沿革: 資料來源:蘭嶼東清部落~暨第一道曙光地標空間營造
於2004年的3月東清部落前的海岸漂來了一些漂流木
居民們主動且合作的撿拾~大家正思考著如何來利用這些漂流木……。
此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為協助蘭嶼各部落之社區營造計畫推動
在2005年度時辦理「蘭嶼社區總體營造之永續部落營造補助計畫」
主要是希望鼓勵蘭嶼各部落主動依其部落的需求~來進行各項文化、空間、社福等相關社區工作的營
造
於是這些漂流木就成了東清部落空間美化的素材
在蘭嶼每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灘頭(vanowa)」
這是部落每個孩子學習體驗海洋韻律、練習游泳和潛水的地方
更是部落與海洋接觸最為重要的空間
達悟族人在這裡開始認識海洋~許多部落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灘頭上也擺放著美麗的拼板舟
男人從清晨到黃昏都會在此聚會~討論海上捕魚的事情和評論誰的船美不美麗
哪個男人今天的漁獲情形~或是誰殺魚的刀法最為俐落
灘頭是達悟族人重要的生活空間
但現今部落的灘頭已經被周邊的水泥給包圍~讓原本很有尊嚴、深具儀式性的空間
被壓縮和失去應有的美感和尊重
也許是海上的神捎來的禮物
在經過大家努力的討論及期望能善加利用這些漂流木作為達悟圖騰雕刻地標
以部落青年的力量一同營造美化部落的灘頭(vanowa)空間
尤其東清部落是台灣第一道曙光每日照耀的地方
更是需要一個地標配合周邊環境的美化~來行銷東清灣第一道曙光的觀光資源
於是東清部落的這個地標便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了
東清部落的這個大型木柱雕刻地標是蘭嶼有史以來最大的木雕藝術
13.
坐在東清灣的提防上吹著風~看著小朋友無憂無慮在的海邊戲水
或許這樣無居無束的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喧囂之外才有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來蘭嶼放空~我想當下的我十分能夠體會
14.
15.
呆坐在海堤上~看著海面上搖曳的拼板舟
我滿足的笑了(當天忘了服藥
)
16
記得再過12小時左右~明天早上的五點多我還會來東清灣守著我在蘭嶼的第一個日出
雖然槓龜的機率很高~但是對於有照慾症的人來說
你可以不給他飯吃~就是不能把它的相機藏起來不給他拍照
17.
這張照片是我覺得拍的還蠻有fu的一張
我心目中東清灣的三寶~拼板舟.灘頭(vanowa)的巨木...就只欠一個明天早上的日出了
18.
19.
藍天白雲~陽光熱力...但是就是沒有比雞尼
或許蘭嶼的fu是屬於丁字褲的天下
在"蠻阿威"呼吼之下~才能找到那屬於蘭嶼的野性美
20.
日落的東清街頭~有著蘭嶼西門町的著稱
口中哼著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是否喚起一些離鄉的年輕人~回來蘭嶼的懷抱
飛魚是達悟民族的文化精髓~因為飛魚發展出屬於達悟限定的海洋文化
飛魚自古以來就一直架構著達悟文化主軸
由飛魚文化孕育出拼板舟文化、達悟族的生態智慧和食魚文化
換句話說~有飛魚就沒有達悟文化
飛魚對於達悟族人而言~不僅代表著一種海洋文化的傳承
更是對於離鄉的達悟人~有份對家鄉的思愁
文化可以彼此欣賞和交流~文化可以創新和轉化
當蘭嶼海洋文化被全球矚目時
我們是否應該更關心拜訪號(Si Mangavang)的『橫渡黑潮、拜訪台灣』之行以及一起出發跟著大船去旅行的孩子們
而不是把焦點放在文化與傳統的衝突
我相信錯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藉由文化在操弄的人
站內延沿閱讀:
哇哇複合式餐飲。蘭嶼(1)
環島三部曲。蘭嶼(3)
環島貳部曲。蘭嶼(5)
建國百年拼板舟in東清。蘭嶼(6)
野銀部落的紅綠燈及地下屋。蘭嶼(7)
99蘭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