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2012年4月22日
心情:開心
天氣:晴
地點:金門縣金沙鎮
canon 500D + sigma 17-70mm F2.8-4 DC MACRO HSM
1.
山后民俗文化村是位於山后中堡(在獅山砲陣地附近)
它是金門古厝群中保持最完整且房舍最整齊的聚落(有些還有人居住)
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
係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構建分贈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
從闢建至完成~共計費時二十五年 資料來源:金門旅遊網
2.
沒辦法由高處拍到全貌~只好拍模型代替一下
全部房舍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
古厝群內共有十八間古厝(地方上有:"山后十八間"之稱)
(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1棟三落大宅~1棟王氏宗祠~共計18棟)
依山面海~井然有序
有山后富.無山后厝~十八幢閩南古厝的故事
3.
來看古厝~差不多就是看它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
但是我有一個比較喜歡拍攝的東西~就是老厝的門環
4.
在澎湖居住的時候~記得在望安中社.....也拍了不少門環的型式
但第一次看到底座有八掛~上頭有囍字(好像才剛拿來蓋章過的鮮紅)
當然看圖說故事可以很簡單的指出
八掛~有鎮煞避邪之用
囍字~當然就代表著喜氣之用
站內延伸閱讀:(曾經拍攝過門環的文)
5.
老祖先蓋房子的智慧~除了整齊之外
每間房子之間的距離的通道~剛好可以通風(夏天老人家乘涼~冬天小孩放風箏
的好地方)
6.
珠海堂~原為王家私塾
民國時期改為私立小學稱:"海珠學校"
是華僑熱心興學的典範
現作為民俗文物館
7.
像海珠堂大門上的門環~我曾在澎湖西嶼二崁的古厝中也有拍到一樣的
8.
9.
金門的古厝中~常常會看到在樓頂的地方會有很多動物的凸起物(照片這個是龍頭魚身)
而且通常嘴巴都是張開的(若有發現有閉起來的~就利害了)
這落水口是用來"撿水"之用(有些東西用台語來解釋好像比較順)
把樓頂上的水~透過這動物的口手流出(依動物的不同~也意味著發財.吉祥之意)
10.
子午窗又稱:"螭(ㄔ)虎窗"~其形狀有方形和圓形
材質有木質、青石和白石~均為透雕
是一種較為考究的雕飾
以數隻對稱螭龍(又叫夔(ㄎㄨㄟˊ)龍,也叫螭虎)~螭虎是一種無角龍
團圍著香爐~俗稱:"螭虎爐"
螭虎的尾巴纏在一起~代表交配象徵多子多孫
"螭虎團爐"在傳統的紋樣中經常被應用為裝飾圖案的主題~代表著闔家團圓
香爐為人間與上天神佛的溝通管道~代表"香火鼎盛"
寓意著"薪火相傳"
蝙蝠也是常見的窗花主角
四角配以四隻蝙蝠~是"天官賜福"
五隻代表"五福臨門"
因蝙蝠的發音與"福"一樣~是為有福氣的象徵
若是蝴蝶諧音也可是-福
看來這古厝的建築美學~每一個雕飾都有它特別的意涵
11.
喜慶館的二落大厝~為原為王敬祥先生住所(位於海珠堂左側)
山后喜慶館~以金門傳統喜慶習俗做為展示之內容
館內陳展空間有「大廰」、「翁姑房」、「新娘房」、「嬰誕室」及王家文物展示等
12.
大廳的中間就擺放著一座新娘轎~看來十分喜氣
13.
不知道坐上新娘轎之後~會不會好事就近了
14.
15.
金門人非常重視同宗家族
傾注所有的心力、網羅著最好的建材、技術
都為供奉家族血緣的歷代祖先~「宗祠」
山后王氏宗祠是山后聚落中最精彩的建築
傳說中的山后:"龍穴"~便位於宗祠內
"龍頭"~據聞是在祠堂右前牆角出土(站在廟埕~面對宗祠左前方屋角處)
"龍尾"~則在右後方偏室中翹起
當初王氏宗祠(家廟)會選擇蓋在龍脈上
正是希望能庇蔭子孫人丁旺盛~代代事業興隆
16.
在王氏宗祠(家廟)旁的地上有一個凸起的石頭
據說這就是龍脈的龍頭
這是個龍穴前故總 統蔣經國先生~還來造訪過(有圖有真像)
17.
這個坐在龍頭上的坐姿感覺有點娘
陳大哥在一旁講:"摸龍頭你就起大樓~摸龍喙你就大富貴~摸龍爪怎樣你都吃不乾.......(太多了記不起來)"
18.
王氏宗祠前的石鼓
於民俗上~石鼓具有守護鎮邪的效用
然而在一般的習俗中~廟宇除了石鼓外還會立石獅
而宗祠僅立石鼓
19.
說真的若要仔細介紹這山后民俗文化村的每個地方
可能講三天三夜都還講不完
因為每個小地方或是小雕飾它就是一個故事(看來導遊這份工作也不是凡人能幹的)
20.
山后民俗文化村
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山后61號
電話:082-313100
營業時間:08:00~17:00
參觀費用:免費(真是個幸福城~福利好就算了...很多參觀景點都是免費的)
站內延伸閱讀:
金門。戰爭無情~和平無價
金門(4)。歷史民俗博物館
金門(16)。偷來的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