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來澎湖再二天就滿一年了
冬天的時候因為風大~很少有機會來到觀音亭走走
趁著週日天氣十分晴朗能見度極佳的機會
我騎著小折到觀音亭去看人玩玩風浪板看看夕陽
2.

觀音亭休閒園區建於1949年
在這之前,觀音亭為澎湖四大古廟觀音廟所在地,
因此宿以宗教聖地為主,1949年先後興建海豚亭與休閒海堤後
加上觀音亭海域內原本的潔白沙灘,觀音亭轉型為休閒遊憩功能。
3.

近年來更大興土木興建溜冰場、兒童遊樂區、風帆訓練中心
以及著名的西瀛虹橋,更多的人工遊憩設施增添了觀音亭現代感的休憩功能
4.

這是風帆訓練中心~
5.

第二光盛輪、海盛輪、聯盛輪罹難者紀念碑~~沿革
聯盛輪沈船倖存者自述 ~摘自於台南生活美學館
一九五三年,我(阿紫)十九歲,西嶼合界頭人。
在高雄大舅家幫伙兩年餘,心中總是掛念著澎湖的養母與多位同窗手帕交,
終於得到頭家(舅舅)的答應,讓我回澎探親。
聯盛輪沈船倖存者-阿紫
6.

這天(農曆三月一日,國曆四月十七日)帶著興奮心情與一只裝滿花布料木箱,搭上這艘聯盛號輪船。
「聯盛輪」是當年航行於高雄、馬公間載運貨物與旅客的主要交通工具,全艘木頭製造,
當天艙底載滿了建築用水泥與砂石,第二層則是我們約100多名旅客休息處所,
甲板上也載滿了旅客的南北雜物。
下午六點多船開出了高雄港,在船上當船員的三舅特地在船艙中為會暈船的我找了一處較舒適的地方,
要我趕快睡覺,醒來就會到馬公了。
搖搖晃晃約過了兩、三個小時,就聽到有人說船故障,且艙底破洞進水,
到十二點多我們全部的人都被叫上甲板,看著三舅和其他船員忙進忙出的,
並把艙底的水泥和砂石拋出船外,心中就覺得不妙。
天亮後,看到半沈的船,大家都聚在船上唯一的救生艇邊,做最後沈船的準備。
到了十點,兩側白浪一捲,船終於沈了,
一時間海面上盡是人與貨物載浮載沉,不堪負荷的救生艇也裂成了兩半,
趴在我對面的三舅要我勇敢別放棄,可是我卻眼睜睜的看著三舅因體力透支,
一陣浪來他便離開了我的視線。
時間慢慢的過去,貨物不見了,人也一個個不見了,幸運的我撿到了飄過我身旁的救生圈,
心中念著「這是老天給我的機會,絕對不能放棄!」
黑夜又白天,我都一直醒著,大約快中午,看見了飛機經過與漸近的船影,
揮動著身上僅剩的一條包巾,我知道「我獲救了!」
那是一艘美國運油輪,船員把我”吊”了上去,用一條白色大毯子將我層層包住,
我昏睡了過去,又回到高雄港那已是凌晨兩點了。
我的遇難,是老天的考驗;我的獲救,是老天的恩賜。
註:「聯盛輪沈船事件」獲救僅12人(男10、女2),餘八、九十人皆葬身海底,
經瞭解船公司並無補償動作,且文獻更是鮮少記載。
三年後(1956年11月),同一船公司「第二光盛輪」於西吉島外海遇難,死101人,
相關船難才被重視,並於1957年於觀音亭旁老人長青活動中心前建「第二光盛輪、海盛輪、聯盛輪罹難者紀念碑」已悼海上亡魂。
7.

8.

今天天氣真的很好
海面上的能見度高
左邊可以看到風櫃的蛇頭山~右可以看到西嶼的內垵
9.

海面上恰巧有軍艦航行過~很有fu
但是我不知要用什麼詞來表達
10.

這個logo在澎湖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類似的logo
很多人在這個地方拍出美美的照片
看來我的功力有待加強
11.

12.

13.

14.

太陽逐漸西沈~我騎著小白趕往風帆訓練中心處
看著一艘艘風浪板及帆船慢慢的歸來
15.

16.

但是他們真的離岸上太遠了~只能拍出一小小點黑影
我只好沿著海堤一直著西衛的方向前進
17.

終於讓我拍到~有夕陽及風浪板的身影
18.

西瀛虹橋的燈漸漸亮起~告訢我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