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吳哥城內的一些古跡後
我們坐著中小型的客車前往南門外的巴肯山(Phnom Bakheng)看日落
由於巴肯山日落的相片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就把這個部分分兩個文來po(吳哥窟之旅~16.-2巴肯山(Phnom Bakheng)日落)
還沒爬巴肯山(Phnom Bakheng)之前
還是先描述一下巴肯山(Phnom Bakheng)的歷史
1.

看到遊客如螞蟻般的往上爬
我不禁用跑的快點爬上巴肯寺上去找個好位置準備拍落日
(但是這個動作~使我沒拍到巴肯寺前濕婆神的座騎~神牛)
這兩張神牛的相片是向網路上的格友(狼的零度空間)借的
這是當地人參拜神牛的情形
2.

巴肯山上的巴肯寺是吳哥地區的第一座國廟
九世紀末Yasovarman I遷都吳哥
整平Phnom Bakheng(巴肯山)所建
建築形式與羅洛斯遺址群中巴孔廟(Bakong)非常類似
同樣都是階層式金字塔
3.

沒有爬到巴肯寺頂端不曉得
上面己經人滿為患了
還好我在夾縫中找到一個還不錯的位置就先坐下來
和大家一樣~開始靜靜的等待~異鄉的日落
4.

沒辦法~這是格友們僅能給你們的福利
三位異國美女
5.

這是剛爬山巴肯寺的情形
人雖多但是還有空隙可以站人(再等一等你就知道有多少人了)
6.

大部分的遊客上巴肯山不是為了巴肯寺~而是前來觀賞日落
通常很多旅行團會安排到吳哥的第一天(我們的行程在第二天)
下午4、5點去買吳哥門票
一方面此時買票的話
日數從隔天開始計算
另一方面可順便到巴肯山看日落
7.

山下可選擇坐大象上巴肯山~或步行上山
身強體壯的就建議不要虐待大象
自己步行上山就好
大約30分鐘就可以到山上
而且還蠻輕鬆的(用跑的~只要約10分鐘左右)
上山後即可見到巴肯寺
很難想像這座寺廟所在的平台
竟然是當年整平而來
8.

這是在下一層平台上口愛的小弟弟~
看到我拿相機~也比起ya向我示好
9.

上巴肯寺的階梯非常陡峭
可得小心攀爬
一旦上到最高一階
眼前的美景就盡入眼底
除了可以遠眺洞里薩湖(Tonle Sap)外(上圖的右邊)-(3-1水上人家"洞里薩湖"(Tonle Sap)).(3-2水上人家"洞里薩湖"(Tonle Sap) )
還可以看到小吳哥塔樓
是一處觀賞日出、日落都適宜的地方
10.

姨丈及阿姨不落人後也爬上巴肯寺了
但是~~人多要螞蟻也擠不進去了
11.

巴肯山(Phnom Bakheng)根據導遊小楊的解說才知道~它有6700多公分高
12.

在看日落的同時~也順便介紹巴肯寺的歷史
巴肯山神殿的佔地廣逹16平方公里
周圍並有長寛各4公里的正方形城牆環繞
規模比大吳哥城還大
它的結構高聳~尤其是階梯非常陡
所以有學者以~First Angkor來形容它的壯觀
神殿最頂層的五座塔是高棉歷史上首次出現的設計
自此~這種設計在吳哥窟的神廟格局裡便經常可見
13.

這是座在我旁邊的"阿獨哇"~~感覺有沒有像一個人呢
14.

巴肯山神殿也是以須彌山概念而建的神廟
共有七層的正方形平臺
這七層象徵著印度教裡的七重天
巴肯山神殿以其108座塔聞名
所以也有人以~塔林來稱呼它
雖然今日許多塔都已損毁但也不失他的美
15.

這是攝影師~最美的毆8善幫我拍的
16.

巴肯寺這108座塔的分佈大致如下:
在最低層的平臺上過去曾有44座塔(雖然現今剩不到那麼多)
而五層的平台上分別各有12座小塔
這12座小塔據推測與12生肖相關
最上層平臺除了中央的神龕塔之外另有4座塔
而這108座塔象徵著眾神所居住的須彌山
據研究108這個數字
也與古代高棉的曆法相關
因為高棉古代曆法區分一年為四個時節
而每一時節有27天
此外~由於當時建造者的巧思
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觀賞
也只能看見其中的33座塔
而33(32+主塔)也象徵著古代印度教的主神明數目
17.

沒多久~人多到不行
而且人手一機
幾乎沒時間注意四週的情形
雙眼幾乎都注視在~巴肯山(Phnom Bakheng)的日落上
18.

這裡傳說中全球賞落日最佳的地方之ㄧ(我卻不這麼想~因為我的菊島日落也不差(菊島-觀音亭日落))
快到落日時分山頂上布滿遊客
不管你是什麼色種的人
只要來到吳哥
就一定得要來到巴肯上欣賞夕陽
19.

太陽漸漸的西沈下來~大家的相機聲此起彼落(咔洽~咔洽)
20.

因為人很擠~所以我沒辦法可以四處移移動拍攝
所以大家只好將就將就
21.
為何不說巴肯山的夕陽呢?
導遊小楊說以前帶台灣團的阿公公阿媽來巴肯山落日
當時小楊告訴阿公阿媽說:等一下我們下車看"夕陽":
阿公阿媽:阮來看"死郎"賣弄啥:(台語)~~~~冏
所以~~以後小楊就以落日來介紹巴肯山的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