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梅蓬寺(East Mebon)是國王羅仁德拉華爾曼二世(Rajendravarman II 統治期間為西元944-968年)所建
用途是作為祭神的祭壇(導遊小楊說是蓋作記念大象的廟~有點出入)
以往東梅蓬寺(East Mebon)是在挺立在大水池中
不過水池已經乾枯
完全見不著被水包圍的樣子
東梅蓬寺(East Mebon)是君王信奉印度教下的產物
祭祀的主神是印度教的濕婆神(破壞神)
1.

國王羅仁德拉華爾曼二世(Rajendravarman II )為了供應王宮用水與灌溉而建了東大人工湖(Eest Baray~蓄水池長7000公尺,寬1800公尺)
相對應的則有西邊的西大人工湖(West Baray)
而為了祈求庇佑~便在湖中心建立了東梅蓬寺(East Mebon)
廟內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破壞神)
東梅蓬寺(East Mebon)同時也是國王羅仁德拉華爾曼二世(Rajendravarman II )用來祭念雙親的神廟
之後的國王更以之做為祭祀歷代祖先的祭壇
2.

東梅蓬寺(East Mebon)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四個角落都有石象守護著
寺廟內的有八隻栩栩如生的石像~是參觀重點之一
3.

在寺廟上的這些洞是方便裹上石灰的洞~以防蟲及增加附著度
東梅蓬寺(East Mebon)的地板由一塊塊巨石組合而成
石頭上的圓孔是當初用來掛勾好讓大象拖運的(所以地板上的洞和寺廟上的洞~功用是不同的)
4.

最美麗的歐8善沒有一會兒的功夫就跑到寺廟的最高層了
看來平日爬"枕頭山"所訓練出來的~功夫不錯
仔細看塔的門兩邊~石壁上有兩尊女神(祭司)的浮雕
5.

東梅蓬寺(East Mebon)的塔樓有別於其他較後期所興建的塔樓
在早期的塔樓建築~塔寺大多都由磚頭堆建而成
而不像後期所興建的寺廟都是由大石頭堆建而成
6.

這是主塔中所供奉的神像
不知是否就是從前所奉祀的濕婆神呢(阿災)
7.

藉由塔頂的一線天照耀下光線來
下雨時~塔內的佛像上會有信眾為它撐傘
8.

東梅蓬寺(East Mebon)除主塔外~另在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兩座小磚塔
磚塔的門楣與八角細長柱也是參觀重點
這些小磚塔外表有許多小孔
是以前固定灰泥雕飾之用
因為年代久遠~灰泥脫落了
便露出底部的模樣
9.

中央平台的主塔樓東、西、南面門楣各雕著該方向的守護神
東方:因陀羅、西方;梵倫那、南方:閻摩~其他四座塔樓也有精彩的門楣雕刻
10.

這個看起來是經過修復過的古代測時器具
11.

東梅蓬寺(East Mebon)因為是比較早期的建物
所以建築物斑駁及毀壞的情況也比較嚴重
爬上第二層平台後的視野其實就不錯了
向四周眺望發現其實也是被為數不少的樹林給包圍著呢
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
12.

門簷上的雕刻十分細緻
以當時沒有高科技雕刻工具的時代來說
能有這樣細緻的雕刻~真的是不簡單
13.

你累了嗎??需不需要馬一下呀
14.

東梅蓬寺(East Mebon)是紅磚所堆建而成的
形式宛若五座塔林~中央象徵須彌山
古高棉人擅長工藝建築
尤其是砌石雕刻的浮雕壁畫
加上印度教神話史詩的栩栩如生
其實是把信仰刻繪寄託在每個大石上
就期望濕婆感受他們的虔誠
保守他們忘記今世的苦楚
更庇祐他們子嗣興旺如創世紀生生不息
15.

看來"阿獨仔"的營養就是比較好
16.

東梅蓬寺(East Mebon)也是古高棉式的山城建築
17.

因為雨後的關係~天空不怎麼美麗
沒有什麼fu~~只好拿下眼鏡出來耍寶
18.

19.
在第一層和第二層台階上
四個角落有與真象大小的雕塑(其實像小象)
用來紀念當初從遠方拖運石材而來的大象之辛勞~(所以導遊小楊才會說這座寺廟是用來紀念大象的)
但因為年代久遠~因此這些雕像多半殘破不堪
照片中這隻大象的腳就是壞掉後重新做的
因此與象身的顏色不同
看起來就好像是穿著襪子的大象
20.
這隻石象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