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圖片超過40張(怕有的格友開啟的速度太慢)~所以我就把這個主題拆成兩篇
若你是第一次看到這個主題~可以去參考前文:奧萬大國家森林公園-(1)
1.
我們來到奧萬大吊橋的時候~風有點大
所以站在橋上都會有那種~會不會掉下去呀那種感覺
而且橋離地面有約90公尺高~我想說不怕是騙人的
2.
站在橋上往下拍~這裏曾經是松楓橋的所在地~現在的松楓橋沈睡在20公尺深的河道下
有一天如果能見天日的話~會不會又是歷史上的另一個地下古城傳說
以前從楓林道經過松楓橋可以到松林區
現在只能在奧萬大吊橋由上往下欣賞楓林區的景觀
當下的心情難過~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自然的反撲人類是無法去阻擋的
人們應該學習如何保護這片淨土才是治本的方法
3.
懸崖上的五葉松長的特別有型~為什麼我會特別記得住它
因為我到松林區的時候有認真的看標示牌
順便來介紹一下五葉松:
別稱&英名 五葉松
學名&科別 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原產 台灣
特徵 大喬木
針葉5根一束
松針長4 ~ 9 cm
毬果長型長7 ~ 10 cm種鱗之鱗盾成菱形~ 種子有翅
分部於中央山脈海拔300 ~ 2000 m之山區
松樹的樹皮在樹齡屆22年後開始出現龜甲狀之裂紋~ 越老越明顯 以上資料來源:yahoo知識
4.
陽光從樹縫中撒下來~這個氛圍真的很棒
在林間有美女相陪又有林間老木蟬鳴鳥叫相偎
這種垂手可得的幸福~再次的浮上心頭
5.
偶果然是台灣人~到此一遊當然是不可免俗的
如果有一天我還能夠爬上奧萬大的松林區
屆時才有相片可供比對(我在想那時候我是不是還有頭髮
)
6.
撿拾來的毬果~拍起照來也很有fu
毬果是裸子植物的特產(po部落格還可以邊學一習知識)
成熟的毬果在乾燥的氣候中會漸漸打開
讓輕盈的種子馭風而飛翔到遠離母株的地方
在潮濕的氣候時則慢慢收緊毬果
避免含水的種子飛出而到落在母株附近
所以這在奧萬大松林區這個地方應屬於比較乾燥的地方
7.
我們在松林區享受大自然的森林浴及大口呼吸那清新自然的芬多精後
在松林區作短暫的停留~從原路返回(又要走那美麗又恐佈的吊橋了)
準備去挑戰那460個階梯的好漢坡(我在想阿娜答那時懷孕的時候怎麼爬上去的)
8.
由於松樹都長的很高~只有在懸崖的這棵五葉離吊橋最近
順便拍了一下毬果還長在樹上的情形
9.
秋天的腳步在落葉上一覽無遺
其實只要條件夠~不僅楓葉樹的葉子會變紅~其他的樹葉也有可能
楓紅形成的條件:
楓葉全面轉紅要氣候之配合~日夜溫差十五度以上
植物靠葉綠素行光合作用~因此樹葉大多為綠色
剛長出的嫩葉或老化將掉的葉片
缺少葉綠素~在花青素、葉黃素或胡蘿蔔素作用之下常會顯現出紅、黃等色澤
也會使人們有觀賞紅葉的機會
由於台灣的天氣比較穩定不會有日夜溫差大的現象
所以要看到楓紅的時間大約會是在12月到2日之間(冬天)
10.
過了吊橋~在石椅上把在松林區撿拾來的毬果拿出來拍照
感覺還蠻有味道的
就這樣這兩顆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不幸的毬果
被我們帶回到五百公里外的台東老家
11.
12.
在一路向下山的過程中~沿途發現了不少蟬退
什麼是蟬蛻
就是蟬羽化時脫落的蛻殼
13.
蟬的幼蟲生活在地下~當他成熟時用前足扒開一個通道上升到地面
(依蟬的種類來區分~蟬的幼蟲期有的1年長的還有到17年的)
傍晚時分鑽出洞來爬到植物莖于、籬笆、牆壁或石塊上(就如上圖的蟬蛻)
用6條腿抓牢靜止半小時左右~從胸部背面裂開一條縫
依靠體內的血液沖漲和肌肉的收縮~便脫出原來若蟲期的舊殼
變成一只長著透明翅膀的成蟲~蟬
這個過程就叫做“金蟬脫殼”
14.
我很喜歡拍這個蟬蛻~所以就只好請你們多忍耐了
15.
在下山的沿途還有發現矮鍬形蟲
很多人會把鍬形蟲和搞成是獨角仙
是很多昆蟲養殖者的最愛
16.
呵~照慾症一來~這個在另外一棵樹上發現的蟬蛻就變成了我練拍的MD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還真的有點像蒼蠅
17.
這又是在另外一處發現的發現的蟬蛻
看來這趟奧萬大之行不是來賞楓的~而是來看蟬蟬脫衣秀
18.
19.
在回程的路上~遇到了有些下午才來的遊客
若你是早上就到奧萬大來的~記得要自己買一些"擔路"
因為除了遊客中心之外~進到山裏面是沒有7-11的
20.
回程的路上~看到這有fu的小水溝~再度給它入鏡了
在爬好漢坡回來的時候~有人一直唉唉叫(好像叫的比蟬還大聲)
人家蟬叫是在求偶~但是那個人是在叫偶慢一點
爬完山的結果~就是有人鐵腿了(還一直要我按摩)
隔天還想說要去溪頭杉林溪勒
真不知道十幾年前的她~那時候怎麼有勇氣和我這樣上山下海(記得當時的行程就是先到溪頭.杉林溪~隔天又殺到奧萬大)~只能說愛情的力量真偉大
21.
就這樣結束了我們的奧萬大之旅
接下來準備到盧山去泡溫泉~酥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