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4月24日
心情:普普通通
天氣:太陽一直很大
canon 500D + sigma 17-70mm F2.8-4 DC MACRO HSM
澎湖生活博物館外觀以澎湖傳統建築的「馬背」結合「眾星」意象~傳達澎湖風與浪的特色
1.
之前曾經抽空前來夜拍的澎湖生活館 前文:夜拍。澎湖生活館
趁著週休二日沒有回台灣的機會~來去給它了解一下澎湖生活館內是搞什麼碗粿
2.
澎湖生活館是以「澎湖」、「生活」、「文化」為展示核心的縣級專業博物館
一進門你就會看到100張不同澎湖人的笑臉抑接著每一個前來參觀的遊客
左側還有電子設備~只要掃描你入場券的條碼就可以開啟設備
將你的大頭照像暫時的show在人物誌圖像牆上
3.
澎湖生活博物館每周四與除夕休館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10時到下午5時
票價:全票80元~澎湖籍民眾30元
4.
在展館一樓的內側有展出許多大師的攝影作品
張張都令人一眼看了就能體會出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味道
5.
館內2樓望安鄉中社村古厝的模型是以30比1的比例壯觀呈現花宅古聚落全貌
在文史工作者曾文明指導下~模型裡每一座古厝與街景都經過考證與實景相符
6.
在你細觀察每個古厝及中社的角落之後
彷彿我又回到去年夏天遊望安中社的情形 前文:望安遊記~(7)中社古厝
7.
8.
說真的從小住在漁港的我還沒看過石滬及定置魚網的漁業權使用執照
對於石滬的漁業使用權更是有著陌生感
若不是前來澎湖生活館來過一趟
之後再到吉貝石滬文化館時就不會這麼清楚石滬的文化(有預習有差) 前文:漫步在吉貝~(3)
9.
大目舢舨是澎湖深具歷史背景的傳統船舶之一
它一直是澎湖早期漁民捕魚、討海賴以為生的重要工具
大目舢舨具有其獨特的圖騰與意象~其中更孕含著漁民的信仰與漁村生活的歷史文化
10.
曬小管~雖是橡膠製品但是曬起來還是很有fu
夏天的到來我就想到西嶼小門小萍的店~那"好呷加扣唄"的小管麵線
小萍的店小管麵線站內延伸閱讀:
11.
由曬小管旁的門隙內還可以看到一群阿罵們在玩四色牌
這種偷窺的感覺好像在抓賭一樣
12.
13.
"報馬仔"就是遶境行列中~最前端敲鑼通報信的人物
報馬仔每項附掛物皆有含意
依各地區習俗而言並非每一項皆具備
報馬仔會出現裝扮有:
雨傘:一團和氣
眼鏡:做人不能目中無人
豬蹄:提醒世人要做人知足
瘡疤:提醒世人別揭人瘡疤~是因有瘡疤的腿是穿短褲
鞋子:用意提醒世人要做人腳踏實地~在有瘡疤的腿上穿上鞋子~反之沒有則是赤裸不穿鞋或穿草鞋
錫壺:意指惜福
14.
這是當時報馬仔的相片~很逗趣吧
15.
傳說石敢當是古代的大力神~專司抓鬼鎮邪~破邪驅魔
在門前立"石敢當"能辟邪
民間亦有稱"石敢當"為"石將軍"者~把它當做勇敢和力量的象徵
石敢當既是壓煞禳災的神物、鎮物~也就具有威懾力和帶有神秘的色彩
石敢當的信仰並不只是一種迷信~而是長久以來澎湖先民與天抗爭、克服惡劣環境的一種精神防衛系統
『石敢當』自然就成為民間信仰的精神標誌
16.
這具陶製風獅爺好眼熟~我好像在二崁拍過類以的東西 前文: 菊島漫遊~二崁(3)
風獅爺的沿革:
由於金門地處海疆一隅~東北季風強勁無以為屏
早期先民深受風沙為害
為免風害之苦聚落間普設風獅爺~祈以鎮風止煞護鄉衛民
澎湖有許多居民是由金門遷居過來~所以在澎湖可以看到風獅爺便不足以為奇了
17.
18.
竹符~也是在澎湖常見避凶趨吉的民間信仰文物之一
記得常經在小門嶼及外垵漁村海鮮餐廳旁有特別去注意到它的存在
站內延伸閱讀:
19.
這是從館內三樓俯拍二樓望安中社古厝模型
真的很壯觀吧
20.
館內的3樓則以「家」為展示重點~包括澎湖古厝設計與建造、先民祭祀等禮俗以及醫藥、教育....等
21.
中國的漢醫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要不是因為祖傳秘方或是不外傳等時空因素
現在那裏有西醫盛行的餘地~只能說自己搞雜了不能怪別人
22.
這片牆是不是讓你有那種5.60年代中藥店的氛圍
23.
隨手拍了幾個較kuso的中藥名稱
鐵馬鞭~一條根可別想歪了
24.
25.
養牛也要登記~而且還要註明牛的出生年月日.性別.顏色
來這裏真的開了眼界
26.
駕駛牛車也要有駕照而且牛車還有行車執照
如果當時有酒測的話~酒醉駕牛車不知要罰多少錢
以現代的思維很難想像澎湖以前的生活及文化
27.
鬼畫符般的文字~雖然很華麗但是有看都沒有懂
只知道這是早期澎湖民眾買賣房屋的委托書
28.
29.
這春聯旁的磁磚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產物
據說現在一片磁磚的要價不斐
在澎澎一些保存較完整的古厝中~還可以看到這種磁磚的身影
30.
這個發現澎湖的主題就猶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去描寫澎湖近代的海洋文化
之前Discovery曾介紹過謎樣台灣~澎湖
澎湖四週的海洋文化有著與沙灘.陽光更吸引人之處
31.
32.
古代船隻使用的羅盤
現代科技的發達~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衛星定位的GPS
33.
由於澎湖在早期是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跳板
在海洋文化盛行的當下~有許多商船往來澎湖群島之間
當然在航海科技不是那麼發達的時代~難免會有一些商船因天候不佳或是人為疏失
因為沈没在澎湖這片大海當中
當距東吉島僅3、40公里的「虎井沉城」遺跡被發現
把台灣的海底考古推上了國際舞台
而從這些水下考古~去探索不為人知澎湖文化
34.
以一個來住了澎湖二年多不是澎湖的澎湖人而言
曾經試著問自己~我對澎湖的了解有多深
經由這次參觀完澎湖生活館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澎湖的一個短暫過客
對於澎湖的一切仍產生許多的問號
要了解澎湖的「生活」、「文化」
不仿抽空走一趟澎湖生活館~也許你會有比我還要深刻的澎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