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離開金樽加啡後                     (前文請參閱:金樽咖啡)


趁著還有一點時間~我們就到沿途的舊東河橋風景區去走走


曾經這裏是台11線的重要幹道


記得小時候要坐公車到台東去


經過東河橋時只能單向通行


直到讀高中的時候~東河新橋才正式通車啟用(不小心透露出我的年齡了)


1.


DSCN0305-2

東河舊橋由日本籍工程師吉田課長設計


造型相當獨特優美


因應地形且為保留溪中巨石景觀


設計成一半是拱型結構


另一半則是支架式的橋墩


兩邊形成有趣的對比


是極為罕見的橋墩設計


特殊的造型與遠山近海及溪流中的巨石相輝映


是一座與自然環境最佳結合的橋樑


2.


DSCN0307-2

東河舊橋在東和新橋用後功成身退~禁止車輛通行


雖然不再扮演交通運輸的角色


但優美的造型及周遭迷人的景色


使得東和舊橋依然退而不休


繼續粉墨登場~在休閒觀光上重新出發


3.


DSCN0308-2

據文獻的記載舊東河橋是民國15年興建的


看來也有80幾年的歷史了


4.


DSCN0310-2

看奶的男人~~~呵~打錯字了是看海的男人啦


5.


DSCN0312-2

東河新橋造型簡潔


橋身採用阿美族人喜愛的艷紅色


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陽剛之美


搭配橋下的碧綠溪水和白色帝王石


再加上四週翠綠的山巒


形成絕美的山水畫


在東河新橋上可瞭望太平洋


同時也可看到馬武窟溪水向東流出海


東河鄉也因此得名


6.


DSCN0313-2

現在的舊東河橋風景區在假日的時候


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此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7.


DSCN0317-2

藍天白雲是遊東海岸必要的配備之一


不要怕曬~你一定會玩的很開心的


8.


DSCN0319-2

這是東河橋下拍攝到的攀木蜥蝪(沒記錯的話)


9.


DSCN0321-2

從橋下仰望頭上的天空


只有一句"曬很大"來形容


10.


DSCN0324-2

橋下有許多燕子在此築巢


相傳有燕子築巢的地方就能帶來吉祥及好運


所以~舊東河橋或許可以發揮他觀光的功能為東海岸吸引一些遊客前來觀光賞景


11.


DSCN0326-2

橋下的香蕉~天然a尚好


還沒黃~所以還能留在樹枝上


12.


DSCN0328-2

馬武窟溪是東海岸流域面積最大


也是長度最長的河流


它是由東河鄉泰源村南溪及北溪二條支流在泰源國小後方會合後直奔穿越泰源幽谷後在著名的東河的北邊出海


馬武窟溪的前名叫Marongarong ~瑪路啊瀧


東河鄉的先祖初抵此河溪


溪水湍急瀧瀧作響


原住民母語 rongarong~路啊瀧


是指溪水湍急之意~加以Ma"瑪"語助詞是


加重溪水湍急態勢~故而得 Marongarong


1900 年日本統治時代~改名為「馬武」~又有一說是撒網之意


13.


DSCN0331-2

橋下馬武窟溪的巨石


在東河橋下與藍天白雲相互揮映之下


顯的特別的突出~雄偉


14.


DSCN0339-2

舊東河橋稱「吉田橋」~於大正10年(1921年)架設聯結兩岸交通


不幸毀於大正14年(1925年)的一次颱風中


其後又斥資日幣4萬8千圓築新橋


於大正15年(1926年)竣工


為紀念當時設計監造的工程師「吉田氏」~而命為『吉田橋』


又民國42年10月25日重建落成


北岸由硬岩構成~設拱型橋設置


南岸則為鬆軟的堆基層


必須將載重平均分配至橋柱上


15.


DSCN0343-2

到此一遊~一定要留影記念的啦


16.


DSCN0347-2

調皮的小晏子~看到望遠鏡就想去一窺究竟


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康的


17.


DSCN0352-2

這是在橋頭南端很有味道的社區標誌


有點斑駁的痕跡~訴說著他的歷史


18.


DSCN0353-2

這是橋頭南端的龍眼樹


在伸手可觸的龍眼~有許多都被遊客給"摸"光了


19.


DSCN0354-2

路旁的扶桑花開的蠻美的


(這是上次去台東森林公園寫生時po出來格友告訴我的:前文:台東森林公園~寫生)


20.


DSCN0357-2


箴箴好奇的也想去摸一下龍眼


21.


DSCN0358-2


民國81年(1992年)海岸公路拓寬


將舊東河橋下方新闢一紅色鋼拱橋


舊橋因此功成身退


新橋與河面間有32公尺的落差


適合高空彈跳活動


90年12月12日舊東河橋由文建會宣佈列為全省歷史建築百景第65名


延伸閱讀:牧童呆人-東河橋的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跛腳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